发布时间:2016-08-01 10:56:49浏览:2774
“十三五”指导思想
总局“1235”改革发展总体思路
树立一个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实施两大战略:优化主业、创新驱动
推动三大转型:核心业务由地质勘查向资源开发转型、地质工作由低端传统向高端领域转型、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
实现五化目标: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发展专业化、体制机制企业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综合管理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不低于7%增长,净资产收益率逐年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局经营收入达到4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亿元。
地质矿业目标 继续在煤炭和化工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煤层气、页岩气、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勘探开发领域取得新成果;在铀矿、钾盐、石墨等战略性矿产和稀缺矿产勘查领域取得新进展,新增一批优质探矿权和资源储量,矿产品生产实现新突破。
结构调整目标 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工环、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四大板块建设为重点,培育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专业特色鲜明、人员精干、装备精良、绩效一流、管理一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专业化集团公司,力争拥有2-3家上市企业,完成总局层面集团公司组建工作。
人力资源目标 坚持“总量控制、重点引进、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思路,加大人才结构优化调整,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匹配、年龄层次合理、复合型国际化经营人才充实,以行业领军人物为引领、复合型人才为骨干、专业研发人才为主体、以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和高级技师为支撑的人才梯队。
管理提升目标 大力推进依法治企,全面强化风险管控,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规范,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日臻完善,管理会计体系逐步健全,国际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具有地勘单位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保障措施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优化主业和创新驱动战略,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全局上下务必着力抓好“五个全面”,以确保“十三五”改革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全面推进事企分体运行
全面落实《总局深化改革指导意见》精神,坚持“事企分体运行”,构建“大企业、小事业”的管理格局,着力解决事企不分、体制僵化、大锅饭等问题,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推行事企分体运行
●集中力量做实企业
全面深化企业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总局实际,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三项制度改革入手,全面深化企业改革。
●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探索推进股份制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投资、财务、产权、安全及风险管理,改进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集团化管控、扁平化管理、集约化运营、市场化发展。
●构建投资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强财务资金和产权管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改进全面风险管理 ●加强品牌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社会责任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全面开拓两个市场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创新市场营销及商业运营模式,提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全面开拓两个市场。
●巩固发展国内市场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适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障。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两个责任”
●切实加强工会、共青团工作
“十三五”重点工作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促进“三大转型”、实现“五化”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局上下应牢固树立“一个理念”,着力抓好“两大战略”实施。
大力实施优化主业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放大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主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包括能源与非能源勘查、矿权投资与经营、矿业开发与加工贸易)、水工环、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四大板块,适度发展稀土、生物制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宾馆旅游等产业;通过专业化重组整合,推进资源向优势主业、优势企业集中;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对与主业无互补性、协同性且低效业务资产,以及不符合市场前景、扭亏无望的小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解决小而全、资源分散、低端重复建设等问题。
整合提升资源勘查开发板块
充分发挥在资源勘查领域的技术、人才、装备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和横向整合重组,集中全局优势地勘资源,重点发展以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中化明达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资源勘查开发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使地勘工作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核心产业链拓展、向资源勘查工程价值链高端延伸,向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经营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50亿元、利润2亿元,相关板块业务实现上市。
●加快新型洁净能源和战略性稀缺矿产勘探开发
●坚持探、采、选、冶、贸易一体化发展
●开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究与项目示范
●开展资源勘查“大数据”集成应用服务
●打造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的地质勘查特色队伍
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板块
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加工为基础,大力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拓展大众消费地理信息产品,实现地理信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重点围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大数据业务和信息服务的开发力度,探索产业融合趋势下的新型商业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打造综合实力国内前三的行业领军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亿元、利润2亿元,实现板块业务的整体上市。
●提升空间数据获取及处理能力
●加快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与应用
●积极研发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智能化产品
加快建设水工环板块
以专业化建设为出发点,优化资源配置,精心打造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确保水文地质勘查和防治水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艺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50亿元、利润2亿元,相关业务上市。
●提升水文地质勘查能力
●服务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
●加快农业地质成果转化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预警与防治
●大力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全力打造基础工程建设板块
重点发展地基与基础工程领域,获得国内、外领先的品牌影响力;有序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重组整合,对房屋建筑施工相关业务实施差异化经营,发展高附加值业务,实现由劳务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管理型转变,拥有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占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由综合性建筑服务商向投资开发商转型。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利润3亿元,相关板块业务上市。
●大力发展地基与基础工程业务
●全力拓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业务
●适度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业务
放开搞活其他产业
从各产业实际出发,优化经营模式,明确产品定位,采取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坚持 “抓大放小、放开搞活”的原则,加快产业链建设,向现有业务的两端延伸,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建立退出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80亿元、利润1亿元。
●创新发展稀土冶炼和加工制造业
●改造提升生物制药和生物饲料业
●低成本拓展宾馆旅游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把创新作为推动全局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主动发挥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发展由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内生增长、集约高效转型,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打造发展 “升级版”,促进总局的转型发展。
着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矿产资源勘查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总局 “十三五”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
着力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按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通过改革改组和产业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集团管理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系。
●组建专业化公司
坚持“集团化建设、专业化分工”导向,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划拨、重点引导、资源倾斜的方式,重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二级专业化集团公司。
●实施扁平化管理
实施集约化、扁平化管理,建立起管理集中高效、资源集约共享、业务集成贯通、基础统一完备的管理体系。
●创新商业模式
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客户需求为导向,探索实现由提供产品和服务向提供产品、服务及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着力推动科技引领创新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一个整体、两个平台、三支队伍、统筹规划、集成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整体,就是发挥总局统筹科技规划与科技管理作用;两个平台,就是打造勘查研究总院与二级企业所属研发机构两个层面的研究开发体系;三支队伍,就是总局科技规划与科技管理队伍,勘查研究总院的战略性研究与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队伍,二级企业技术研发和工艺工法改进创新团队。
●打造总局层面科技研发平台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加快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着力推动产融结合创新
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单一依靠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树立创新的投融资理念,用新思路、新手段谋求融资方式新变革。
●完善总局层面融资平台
组建总局财务公司,进一步提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平台作用,完善内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
抓住“新三板”、“注册制”等政策支持,培育主业板块和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借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参与风险勘探、矿业开发和项目建设,探索PPP等多种融资和项目运作模式,探索用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基础工程施工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建设基金支持,争取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资金,为总局参与基础性项目建设、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