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将为基础科学研究营造宽松环境

发布时间:2018-03-05 09:06:37浏览:1102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准备从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的方面,营造基础科学研究宽松环境。
  叶玉江表示,总体上,我国科学的基础研究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讲,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
  他认为,导致出现短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比较匮乏,特别是缺乏能够心无旁骛、长期稳定深耕基础理论的基地和队伍,长期稳定在一个方面上深耕的队伍和人才比较缺乏。基础研究跟其他的研究相比,周期比较长,是一个团队坚持了多少年才做出来的,而且在很长的研究过程中不容易体现科学家的价值。
  在叶玉江看来,为科学家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是世界性问题,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必须心无旁骛,做长期稳定的研究,这是由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每一个国家在推动基础研究的时候都把这个作为很重要的政策目标。
  叶玉江指出,《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对营造宽松的环境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一是加强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要发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作用。因为现在大量的基础研究都是竞争性的安排,在稳定支持方面要有所探索,有所强化。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要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项目组织申报、评审与决策机制,遴选基础研究项目时更加注重对研究方向、人才团队及其创新能力的考察,要简化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法人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使科研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科研研究,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三是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要开展基础研究差异化评价试点,要针对不同的高校、科研机构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还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的选择权,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的荣誉感。还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徐梦溪)

 

 


上一篇: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打响攻坚战 下一篇: 中国最大管径天然气管道定向穿越纪录被刷新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隐私与安全 | 企业清欠账款投诉 | 举报邮箱与电话 | 国资央企违反八项规定举报 | 防范打击假冒国企举报电话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40号东方金融大厦1002-1012 电话:020-29103788 传真:020-29103789 版权所有02012 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煤炭地质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2335号 粤ICP备11081852号    粤ICP备15024347号